阳春四月,黄河滩区风光好,春潮涌动干劲浓。近日,在鄄城县旧城镇三合村、七街、大邢庄、安庄村台社区建设工地现场,只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料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干劲十足,处处热火朝天。村台之上,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新房。
“看目前进度,基本能如期完成村台建设任务,早日让滩区群众搬出‘水窝子’,住进朝思暮想的新‘家园’。”旧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范士武表示,目前,旧城镇4个村台社区安置房已全面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小学、幼儿园、商业、创业车间、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工程建设同步推进。
村台干部:“一切只为让滩区村民早日住上新家园”
范士武介绍,旧城镇有4个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村台社区,占地面积2859.7亩,将安置17771人,建设5335套社区住房及相关配套公建设施,总建筑面积约705195.2平方米,总投资136736.81万元。
搬出水窝子,安居乐业,是多年来滩区群众的梦想。长期以来,黄河滩区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特别是受洪水威胁,住房安全长期得不到保障,因房致贫、因房返贫现象尤为突出。为从根本上消除洪水对滩区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实现滩区群众世世代代的安居梦,中央和省市立足黄河滩区实际,作出了修筑村台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6年年底,旧城镇村台社区建设提上日程,指挥部下设4个村台项目工作组,分别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蹲点负责,并帮助涉迁22个村庄成立了由党员、群众代表等参加的15人左右的村民迁建自治委员会,为政令畅通、民意表达搭建了平台。
三合村村台是旧城镇四个村台中最大的一个。村台开建之初,部分群众不理解,都说这么大的事能搞成吗?“镇里把群众的宣传工作作为基础工作的重点,宣传黄河滩区迁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政策宣传到位,把群众的思想引导到位,营造关心搬迁、支持搬迁、参与搬迁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三合村村台负责人周朝红说。他作为三合村村台建设指挥长,同事们都习惯了叫他“台长”。
刘国华是三合村村台指挥部的干部。“万事开头难。那些天,县、镇村台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联合到台入村,一早一晚召开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会议,老干部代表会议,零距离交流,面对面解惑,研究问题解决办法,用真心真情为民着想,解决了土地调整、清障、吹填等大量难点和重点问题。”一想起当初的艰难,刘国华仍感慨不已。
“滩区迁建工程是前所未有的大工程,干部们在工作中作了多少难、受了多少委屈、受了多少累,只有这些参与的同事们最清楚。”范士武说,三合村“台长”周朝红家中的孩子年幼,妻子上班,周朝红却常常不能回家。刘国华虽是住在本镇的干部,但为了工作,也一直坚守在岗位。“每天都要查看工程质量两次、了解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我们是累,但为了滩区的群众能早日搬新房,这些付出值得。”周朝红说。
滩区村民:“我们期盼早日住上新房子”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是很多滩区群众的生活循环。4月6日,在三合村村台社区建设工地,即将搬迁到村台上的毛洼村村干部范福华指着附近高低不平的村庄说:“村里道路坑洼不平,雨天出门都很难;房屋破旧,家中也很少置办像样的家具,因为洪水一来,所有的东西就会被冲坏。”范福华说,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村里的发展。多少年了,滩区的老百姓天天盼、夜夜想,啥时候能有一个安稳的家,过上好日子?
范福华回忆说,1996年的洪水特别严重,地里的玉米都被淹得只能看到玉米穗。洪水过后,村民第一件事就是再垫地基再建房。“现在就天天盼着早日迁建,住上新村台以后就不用再担心被水冲了。”范福华说,“现在,每天有很多村民到村台上看看,关注着村台的建设,期盼着早日搬进新家。”
陈百藏曾当过十三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已退下来的老支书现在每天都要到村台上转一圈。在村台上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楼房,他激动地说:“以前都是自己筑房台,费劲还不结实,大水一来就给冲塌了。谁能想到政府给建村台啊,又高又结实,以后就算来大水也不用怕了,我们现在都期盼早日住上新房子。”如今,陈百藏在三合村村台建设工地找了一份门卫工作,村台社区建设的一点一滴他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建好后有学习室、卫生院、集贸市场,还有超市,要多方便有多方便!”陈百藏笑着说。
要创造“三合村”速度
“去年7月份,村台刚开工那阵子,是最忙的时候,测量、挖地槽、进料……哪一样也离不开人。那时候,村台上没有遮挡物,风沙大,天天一身沙土,吃饭时牙碜的感觉很明显。一想起乡亲们要搬出‘穷窝子’,心里就握着一股要大干的劲儿。”担任项目经理的谢保记,是村台上第一批来复工的人员。这个工地的春天,承载了他更多的希望,村台建成后,他的家也要搬来这里。
“我们每天都按时到这里上班,大伙都争先恐后地干,咱也不能示弱。”来自凤凰镇的工人樊进成说。
今年60岁的陈守果,是三合村村台一标段施工负责人。疫情期间,因为交通管制,使得60多万块烧结瓦,无法及时运送到村台施工现场,这让正在开展全面复工的老陈犯了愁。
鄄城县黄河滩区迁建指挥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制定了村台建设物资运输应急方案,针对需要到外省运输建设物资的车辆,依规办理运输通行证。
老陈拿到指挥部开具的运输通行证明后,立刻联系供货方,让安徽省萧县瓦厂紧急备货,安排专车运输。
全面复工,物料是基础,人员是关键。面对疫情,很多村台建设者还心存顾虑,老陈就带领施工班组,每天对车辆和职工食堂、宿舍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制作工地出入证,确保复工人员实名登记。
“面对疫情,湖北的工友们创造了‘火神山’速度和‘雷神山’速度,我们也要创造‘三合村’速度。村台是我们坚守的阵地,更是我们的战场。抗击疫情,建设村台,我们人人都是战士。”陈守果说。 记者 焦同帅 李保珠 房正 刘永霞
通讯员 傅成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