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许多因疫情耽误结婚的新人,纷纷走进婚礼殿堂。近日,在鄄城县冯庄村的小广场上,一场朴素、喜庆的婚礼正在举行,冯雨和李娇喜结连理。“由于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参与,从订婚到结婚,家里一共花了28000元。”冯雨说。
近年来,鄄城县相继出台了规范红白事宜的相关规定,各村、社区陆续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在相关规定的严格要求下,在红白事理事会的悉心引导下,红白事少了铺张浪费、少了繁文缛节、宴席丰俭适中,节俭操办红白事已蔚然成风。
冯向勇与李欣欣也在近期结婚。因为疫情影响,新娘李欣欣远方的父母家人并没有出现在婚礼上。当一对新人用视频向新娘父母敬礼时,还收到了祝福——20000元的红包。“在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彩礼减少了、婚礼费用降低了。”冯庄村村支书韩凤银告诉记者。
不仅是红事,白事的费用也普遍降低。
付爱国家是冯庄村最早实施“丧事一碗菜”的人家。80岁的老母亲韩秀云去世后,付爱国和兄弟们也想着大操大办。韩凤银和红白事理事会的成员们,多次上门讲政策、做工作,付爱国打消了给老人“风光大葬”的想法。
“现在,村里的忧事,都能够做到本家人不上桌,亲戚来了一碗菜。费用比原来少了一半。”韩凤银说,生前厚养、死后薄葬,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为遏制住大操大办的歪风,鄄城县还在市场管理上想办法。“我们与市场管理局联系,对纸扎市场和红白事酒席市场进行严格管理。”郑营镇民政所所长谢瑞恒告诉笔者,红白事都控制在10桌以内。
郑营镇宣传委员张延涛告诉记者,在各级政府和村红白事理事会的共同作用下,各村都破除了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陋习,“喜事不攀比、丧事一碗菜”蔚然成风,村民的负担减轻了、家庭和睦了、生活更好了,处处尽显文明风。
记者 房 正 通讯员 魏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