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若生 通讯员 侯艳伟 张静冬)办喜事不请乐队、不搭戏台、不大摆宴席、不放鞭炮……近日,牡丹区大黄集镇安陵村村民马志勇的儿子结婚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相比过去村里大操大办的热闹场面,他们家的酒席显得简单很多。
“现在镇村都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我儿子结婚按惯例理应排场一番,但我只请了亲戚们来家里聚一聚,不像以前大范围的宴请,这样我觉得更好。”马志勇算了一笔经济账,儿子的这场婚礼总花销不足一万元,要是按预定的范围和标准招待,起码4万元以上。
安陵村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中,针对村里群众的承受力,制定符合村情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的内容细化到红白事的招待标准和宴请人的范围。村民办结婚等喜事,招待客人不许超过10桌,酒宴消费额不许超过每桌280元,祭奠等丧事不许超过220元。
“过去村里有红白事时,好多群众都喜欢讲排场、比阔气,谁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一桌酒席好几百元,一场事办下来主家至少要花费五六万元。现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里里外外、方方面面都有人帮忙,不仅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也弘扬了农村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安陵村党支部书记马茂雷介绍,为了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又不违背群众的意愿,村里成立5人的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入户搜集街坊邻居的意见和呼声,把准群众大摆宴席的心理“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