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红艳)2020年,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围绕守牢“三大”安全底线、启动“四大”提升工程 、抓好“五大”创建任务、完善“六大”监管机制,撸起袖子加油干。
守牢强化 “三大”安全底线。 一是强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坚持“四个最严”要求,深化“守护舌尖安全”综合治理,结合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组织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集中攻坚。严格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自查制度,着力扩大“食品工厂规范化”范围;加强城乡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巩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超食品筛查三道防线。全面实行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持续强化学校、养老机构、建筑工地食堂等集中供餐单位监管,全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要实现100%、社会餐饮业“明厨亮灶”达到50%以上;二是加强药械化经营使用监管。重点抓好疫苗、体外诊断试剂、中药注射剂、中药饮片、儿童用药和特殊药品监管,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开展一次整治、规范一类行为;三是及时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加大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和技术检查力度,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自查自纠。
启动监管能力,产品质量,服务效能,医药产业发展提速 “四大”提升工程。监管能力提升工程。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分级抓好4000余人次的基层监管人员培训,培养一批基层监管多面手、执法办案排头兵。积极推行双随机抽查为主、重点监管为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抓住农产品批发市场、网售第三方平台、药品信息追溯的“牛鼻子”。充分发挥食促会、药学会、广告协会等自律自管作用。加强各专业信息化系统应用,加快透明工厂、食品快检、阳光厨房和药店远程开方系统普及推广。牵头建立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医疗保障药品经营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出台药品质量公开承诺、药品企业吹哨人制度。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夯实质量安全基础,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产品知识产权附加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开展“铁拳”和“专利导航”行动,争取年内申报中国驰名商标5件,申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50件、发明专利1100件,省市专利导航项目顺利实施。
服务效能提升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做好审批协调、备案认证工作。全面落实《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15条》,坚决做到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吹哨报到”,扎实推进广告拉动、小微企业“双升”、知识产权“三大”战略。创新打造生产经营领域十大助企平台,即“惠企政策超市”“食安菏泽品牌汇”“助企维权小灵通” “特种设备便企登记点”“标准化试点项目服务站”“ 知识产权导航员”“个私企业党建联系点”“小微电商培训大课堂”“千名干部助企行”“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 挖掘企业发展潜力,释放市场创新活力;坚决净化市场空间。部门开展食品非法添加、制假售假、非法传销、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侵犯专利商标、不正当竞争、校外培训机构不依法履约、涉企违规收费等十个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为诚信守法企业腾空发展空间 ;办好民生领域十件“惠民”实事。开展水、电、气、暖价格和涉民收费专项检查。健全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涉黑涉恶整治行动。广泛开展“计量检测进市场”。组织百家商超公开性评价。开展绿色食品进校园活动。抓好“6·18”“双十一”等网络交易监管和“网剑”专项行动。在大型商超、旅游景点等建设30家消费维权服务站。保持“食品快检进市场”常态化,普及食品“你点我检”活动,力争年检食品40万批以上。医药产业发展提速工程。 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定陶、鄄城、高新区生产医药产业园区。
抓好“五大”创建任务。 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 继续抓好第四批、第五批创建工作,确保各创建县区顺利通过最终验收。“放心消费在菏泽”创建活动。 力争年内培育市级以上“放心消费创建示范户”1300家,考核成绩位居全省前列。“食安菏泽”品牌创建。加强“食安山东”品牌引领,加大示范企业、示范街、示范店等创建力度,壮大示范企业方阵。扩大“食安菏泽”品牌专区和品牌营销中心覆盖面,用好“食安菏泽”会客厅、曹县“好食源”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拓宽品牌营销主渠道。“好品菏泽”创建。以品牌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创建一批“好品山东”示范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品牌,获得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实现“泰山品质”高端品牌认证零突破。同时抓好先进党支部创建。
完善风险防控,信用监管,法治保障,联合办案,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六大”监管机制。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魁表示,4月10日召开的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把主要工作已部署完毕,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工作,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一切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切服务高质量发展”,围绕“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三条主线,强化市县乡三级联动,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市场治理体系,守牢“三大”安全底线 , 启动四大提升工程,抓好五大创建任务 , 完善“六大监管机制”。力争在加强智慧监管、防范隐患风险、维护市场秩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