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张 磊 尹 浩 记者 臧 宾)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三农”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目前,曹县积极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着重发挥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优势、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农民致富愿望结合起来,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
整合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由曹县县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农业农村、财政、国土、发改等涉农职能部门力量,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工作协调推进,统筹负责全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材料,抽调组织、农业、扶贫、发改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顾问团,负责政策、金融支持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咨询答疑及工作指导,协调金融机构开展“强村贷”,目前已帮助青堌集镇班庄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申请“强村贷”50万元,为合作社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持。
发挥集体优势,实现抱团增收。技术缺乏、销售渠道窄,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民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青岗集镇江海村立足本村实际,选好优质西瓜项目,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统一培训、供种施肥、统购统销,解决了村民致富难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叠加。到目前,该村合作社种植大棚西瓜500余亩,年收入达到了430万元,其中群众增收425万元,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朱洪庙乡杨堂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支部主导+土地流转+特色种植+群众参股”的运行模式,该村党支部于2017年领办杨堂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持股入社、到期分红”原则,鼓励农民群众以土地入股,实行土地统一管理,适度规模经营,现有社员460人,流转土地4200亩,种植黄桃、苹果、梨树、杏树3700亩,村集体以集体土地入股,年收入25万元。
组织引领,促进脱贫致富。韩集镇于庄村党支部立足村内蔬菜大棚产业,于2015年1月创办了红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协调2000余万元,对村内老式拱棚进行升级改造,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员指导如何种植蔬菜大棚,并免费发放肥料、农药等100余吨。村内有20余人通过贴息贷款建立了蔬菜大棚,8户贫困户均通过蔬菜大棚实现了稳定脱贫。目前,合作社拥有蔬菜大棚700余个,种植面积达到1800余亩,产品远销北京、郑州等城市,村集体年增收3万余元。
截至目前,曹县共有基层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177家,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21家、生产经营合作社132家、服务型合作社23家、联建型合作社1家。村集体增收了,群众腰包也鼓起来了,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升。